渝北區是“全國武術之鄉”,長期以來,這里傳承著趙氏武術、茨竹楊家八合武術等為代表的武術流派。今天,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巴渝武術的獨特風彩。
渝北武術文化底蘊深厚,尚武崇德之風濃郁。巴渝武術在一招一式中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陰陽、內外、剛柔、方圓、天地、義理等哲學元素和基本理念,滲透著神、儒、釋、道多種思想意蘊,浸染著濃郁的文化色彩。具有鮮明特色的趙氏武術,在被稱為“國術”的中華武術中占有重要地位,趙氏武術承襲了巴渝武術的精神與內涵,同時它也是巴渝武術文化的縮影。
解放后,在武術家趙子虬等一批拳師的不懈發展下,趙氏武術得到空前繁榮發展。68個拳種和門派、1093個徒手套路、518個器械套路、41個對練套路、276個練功方法和14個技擊項目,得到挖掘整理。趙氏武術在2009年被列為渝北區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2012年被列入重慶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
為了繼承和弘揚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,渝北區近年來加大了巴渝武術的挖掘整理力度,先后挖掘整理出《江北縣武術拳械錄》、《四川武術史》,填補了國內武術史學的空白。
2012年渝北區與西南大學合作,撰寫出了《巴渝武術》一書,開創了巴渝武術在文化上的研究,初步建立起了巴渝武術文化體系。
1992年11月,渝北區被國家體委命名為“全國武術之鄉”,是全國首批被命名為武術之鄉的35個縣(市、區)之一。經過多年的發展,渝北區建立起了以武術協會為龍頭、以武術館校、鎮街文化服務中心為骨干,以村(社區)武術輔導站為網點的武術組織網絡體系。
2011年,渝北區率先在全市推出武術進機關、進社區、進學校、進企業、進農村、進軍營“六進”活動,引領和帶動人民群眾共同參與體育事業發展,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。
共有條評論 網友評論